為什么說益生菌和益生元能夠生態清腸排毒?它與通常采用的腹瀉清腸排毒有何區別?
在西醫里,認為“毒”是進入人體之后,使機體產生生物化學變化并破壞機體組織的一種物質。同時,人體內脂肪、糖、蛋白質等物質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和腸道內食物殘渣的腐敗產物等也是有毒物質的主要來源之一。中醫里“毒”的概念更加廣泛,認為體內濕、熱、痰、火、食,積聚成“毒”,其中腸道內的毒素是萬病之源。
人體的排“毒”方式無外乎是大小便、汗液、呼吸、皮膚分泌等幾種,最主要的就是前三種。特別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人體與外界接觸并從外界攝入生存所需物質的主要途徑,也是排“毒”的主要途徑。盡管人體有這樣的排毒功能,可疲勞、緊張或其它生理原因,都會導致人體出現代謝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致使人體的廢物長期停留在體內。這樣殘余的廢物在腸內開始腐敗,導致腸道菌群紊亂,腸道內有害菌群增加從而不斷分解廢物,產生毒素。這種毒素經過腸道再次吸收,污染體內環境,后經血液循環進入人體的不同器官,從而進入體內引發各種疾病,出現記憶力衰退、疲勞、面色灰黃、便秘、痔瘡和內分泌失調、肥胖等。由此可見,腸道是人體內毒素來源的主要途徑。因此清除腸道“毒素”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與一些物理和化學的清腸方式相比,通過益生菌和益生元調節腸道菌群是最自然、最生態的清腸護腸方式。通過體外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可改善腸道菌群組成,腸道有益菌占優勢,從而抑制腸道有害菌生長、阻斷并消除有害菌產生“毒素”物質,糾正腸道紊亂帶來的腹瀉、便秘等健康問題,達到生態清腸排毒護腸的目的。
現在市場上比較流行的清腸排毒方式,主要是通過腹瀉排毒,最廣泛采用的成分是大黃、蘆薈、番瀉葉等,這些成分在中藥里都是瀉藥,能起到幫助通便的作用。但“是藥三分毒”,長期使用都會有副作用:①腸道反射功能、敏感性降低;②腸蠕動的力量減弱;③刺激腸黏膜,影響腸黏膜屏障功能;④消化功能受損,即會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營養不良;⑤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免疫能力下降;⑥容易引起繼發性便秘,即易形成依賴性,一旦停止使用,便秘又會出現。
可見,益生菌和益生元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而清腸排毒,食用安全、長期食用無任何副作用,能夠提高抵抗力;而腹瀉排毒只可作為藥品使用,不宜長期服用,易形成依賴性,影響免疫功能。